北京时间11月13日,CBA俱乐部杯赛事继续展开,山西男篮与福建男篮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。在首节比赛中,双方似乎还在试探彼此的实力和战术,但到了第二节,场上局势明显发生变化。福建队双外援被山西队严密盯防,几乎难以获得轻松投篮的机会。此时,福建本土球员的控球回合显得捉襟见肘。在约瑟夫杨和高登频繁“打铁”的局面下,山西队趁机发起了一波33-13的小高潮,牢牢掌控了比赛的主动权。
进入下半场,朱世龙教练并未在战术层面做出太多调整。山西队持续提速并制造杀伤,分差迅速扩大至40分。为了应对这一局面,朱世龙提前6分钟换上了全华班阵容,但比赛的悬念已基本消失。然而,山西队似乎并不急于与福建队一同进入“垃圾时间”,他们的外援依然留在场上保持正常的轮换。当分差扩大到47分时,现场解说员调侃了两队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。尽管山西的年轻球员并未过多关注比分,但他们仍然按照既定的战术执行着比赛。
从现场镜头中可以看到,山西小外援施韦德似乎有些疲惫,呈现出打瞌睡的状态。在这样的巨大比分差距下,如果不是山西队在第四节放水让福建队在尾端连中三个三分球,本场比赛的分差很可能超过40分。
对于这一结果,有球迷对朱世龙的战术体系提出了质疑。他们认为上半场福建队过度依赖外援解决问题,而当山西队开始针对约瑟夫杨和高度的投篮选择时,其他本土球员似乎成了“工具人”。这究竟是教练组的战术意图,还是害怕球权落到自己手上?从球迷的角度来看,这难以判断。然而,依靠两个外援疯狂进攻的战术体系是否有效,以及本土球员是否具备成为CBA优秀球员的潜力,都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。
朱世龙作为过去几个赛季雷打不动的主帅,他是否真的是最适合福建男篮的教练员?或者管理层是否无意追求更好的成绩,只能安排一些能力并不突出的本土教练员接手?对于这支长期排在积分榜倒数的球队来说,建队思路的问题已经显而易见。本土球员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,而外援也难以凭借个人能力带领球队取得胜利。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。